拉肚子

發佈日期:105/05/17

大便的硬度減少,含水量增加,一般還會伴隨有排便的頻率增加且總排出量會超過正常平均量(約200克/天)。

腹瀉的分類與原因

常見原因為腸道感染,造成腸道發炎,突然產生嘔吐或是拉肚子的症狀,有時還有腹痛或發燒的則為急性腸炎。其他原因為食物中毒,藥物,情緒,對食物過敏,腫瘤,內分泌疾病等。

  • 腹瀉可以分為急性和慢性
  1. 急性腹瀉:腹瀉時間在兩星期以內。
  2. 慢性腹瀉:超過兩星期以上,病因比急性的更複雜。
  • 細菌感染:

人們在食用了被大腸桿菌、沙門菌、志賀氏菌等細菌污染的食品,或飲用了被細菌污染的飲料後就可能發生腸炎或菌痢,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痛、腹瀉、嘔吐、發熱等症狀。

  • 病毒感染:

人體透過食物或其他途徑感染多種病毒後易引起病毒性腹瀉,如:感染輪狀病毒、諾瓦克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等病毒後,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發熱及全身不適等症狀。

  • 食物中毒:

食用有毒的菇類或魚類,如河豚魚、較大的魚膽,或是吃到有毒化學性物質,如毒鼠藥、農藥等可能產生稀便或水樣便的腹瀉、嘔吐及腹痛等症狀。

  • 藥物:

副交感神經刺激劑或交感神經抑制劑的藥物會促使腸道亢奮。

肝性腦病用藥如乳果糖、乳山梨醇也會引起。

抗生素引起的腹瀉

  • 情緒:

不安,恐懼,緊張,激動,興奮,憂慮壓力,都有可能會造成自主神經失調,使得腸道蠕動亢進及粘液增加

  • 飲食:

不易消化的食物、冷飲等造成腸道刺激

含脂肪及糖多的食物會引起發酵作用。

會對海鮮貝殼類食物或牛奶過敏,刺激到副交感神經,引起腸道運 動激烈,造成腹瀉。

疾病:

1.腫瘤:例如結腸癌和胃腸道惡性淋巴瘤等

2.內分系疾病:如甲狀腺亢進或減退,糖尿病,為泌素瘤等

3.胃腸道功能障礙性疾病:即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簡稱IBS)

腹瀉如何預防珄

  • 2歲以內的嬰幼兒要特別注意衛生條件,提倡母乳餵養、科學護理,做好奶瓶與餐具消毒
  •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看護人和小兒飯前便後要用香皂徹底洗凈雙手
  • 保證飲用潔凈水
  • 不吃變質食物,生吃的瓜果要洗凈
  • 避免孩子間的接觸傳染等

萬一拉肚子,怎麼辦呢珄

  • 腹瀉通常會在12~24小時內緩解。
  • 當持續發生腹瀉時,應禁食1~2餐,讓腸道休息,等症狀緩和後再進食。
  • 禁食期間保持水份及電解質的補充輔以藥物治療。
  • 開始進食應以清淡不油膩流質食物(白稀飯)為主,少量開始,逐漸增加為固態食物(吐司、米飯)。如果腹瀉已逐漸緩解,便可以恢復的一般飲食。
  • 避免食用油膩、重口味的食物,海鮮,乳製品,碳酸飲料、含有咖啡因或是酒精的飲料也應該避免。
  • 物理性治療:注意腹部的保暖及安靜的臥床休養,避免腹壓,壓迫,按摩;避免精神性緊張,不安,恐懼及激動。

什麼情況需要看醫生?

  • 糞便中帶有血或黏液
  • 發燒或超過攝氏38度
  • 持續嘔吐,導致無法進食腹瀉持續3天以上,(三歲以下的幼童腹瀉持續24小時以上)

一群最近共同用過餐的人同時發生腹瀉

雙和醫院藥劑部關心您 諮詢電話: (02)2248-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