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特色

專用的脊椎內視鏡直接從皮膚插入,直達椎間盤病變部位,將內部影像輸出至螢幕,在清晰的影像下執行突出之椎間盤移除及神經減壓。可在不破壞脊椎結構下完成手術,且手術傷口小,恢復快,更能安全有效的解除病人的問題。
隨著再生醫學的發展,及微創技術的精進,雙和骨科著重於全面性的關節照護;也就是能依據患者的退化程度,提供適合的治療方式:從輕度退化的保守治療,如消炎藥物的使用、不同減壓鞋墊的套用、疼痛神經阻斷術、施行自體血小板或者玻尿酸注射等;而針對中度退化且上述保守治療失效者,則可考慮接受微創膝關節鏡清創並高位腓骨或脛骨切開矯正術,仍舊能保有血肉之膝;至於已是重度變形攣縮的退化性關節炎,則需採部分或全人工膝、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對此,雙和骨科已引進的導航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及正前開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就是為了提供更精準、恢復更快的技術給有需求的患者。
§高位脛骨截骨矯正手術(保膝手術)

這項手術則是關節內利用關節鏡之微創技術,將膝關節面壞死的部分軟骨及硬骨骨刺進行清創,並配合局部關節面微創鑽孔術,打通關節面軟骨的營養微血供應,幫助軟骨細胞發展新生;關節外則在小腿脛骨上端截出一段缺口以矯正脛骨角度,並用鈦合金互鎖式鋼板固定;可達到讓內側關節壓力減低,移轉部分壓力至外側健康關節的效果,除了能讓膝關節內、外側壓力重新得到合理分配外,更創造出有利於內側原本已磨損的關節軟骨再生的減壓環境,預防膝關節持續內翻變形,更保留了膝關節原本健康的韌帶及軟骨,讓病人仍保有原本靈活的膝關節。

此項術式尤其適合相對年輕、或活動能力要求較高,但久為內側局部退化性膝關節炎併明顯膝內翻(O型腿)所苦之病患。

※保膝微創手術的特性與優點:
1. 提供軟骨再生修復環境
2. 可完整保留膝關節組織
3. 仍可儘早下病床活動

§一次性自體軟骨修補術

剝離性骨軟骨炎(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 OCD)

因軟骨下層的硬骨缺血或血流供應有問題,造成硬骨壞死,進而影響到上方的軟骨,造成關節反覆發炎、積水。OCD於兒童及青少年族群中較常見,而此族群不管是硬骨或軟骨的自我修復功能都相對較好,通常經過休息,將活動量降載後就有高機率可自癒。但如果是成年患者,就要依據受損程度來選擇治療方式,當軟骨尚未剝離,可考慮用保守治療;但若已發生軟骨破裂、萎縮或缺損,就建議以手術治療。

一次性自體軟骨修補術 傷口小、復原快、長的好 

傳統手術方式,是先清除受傷處,破碎與剝落的表面軟骨後,再於軟骨缺損處的硬骨表面進行鑽孔術(drilling),針對小範圍缺損,可讓骨髓腔內骨髓幹細胞分化,進而長出一些纖維軟骨,但因鑽孔術生成的纖維軟骨使用年限較短,患者若在術後持續較高強度的運動,過幾年仍然可能會有磨損。翁佩韋主任指出,近來新問世的「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術」,協助改善過往手術困境。而新術式在恢復運動的耐久度相對較好,且傷口不大,復原較快速,開完刀約三天後就可以下床走路,但翁佩韋主任強調,恢復速度還是要根據患者個人情形而定。

§膝關節鏡輔助並結合雙重韌帶固定扣之微創前、後十字韌帶重建手術

隨著運動風氣盛行,不免發生意外傷害,加上交通事故的頻繁,導致膝關節前、後十字韌帶斷裂併其它結構之相關損傷時有耳聞。若前、後十字韌帶斷裂後且持續長時間不穩定,加上不正確的自我照護觀念, 假以時日,往往造成半月板嚴重破裂及關節軟骨的磨損等二次傷害,且無法回復。故十字韌帶受傷後的護理,不可掉以輕心。

本科部的十字韌帶重建手術,採關節鏡微創技術,擷取自體的腿後肌腱,無論股骨端及脛骨端皆應用貼合的十字韌帶固定扣固定植入韌帶,可達到術後立即穩固的效果,加速復健進程並縮短恢復期;且能克服舊式固定法會發生術後前膝疼痛,導致復健時程延緩,甚至產生關節纖維化而僵直的併發症。
 

利用骨骼關節超音波檢查,不僅屬於非侵入性檢查,也無輻射傷害之顧慮,再加上費用便宜,檢查時間短,病患與醫生現場即可進行溝通,可以說是運動傷害病患較佳的選擇,而且骨骼關節超音波更可進行肌肉骨骼系統的「動態評估」,可以增進對骨骼關節構造及病理之了解。適應症包括五十肩、肌腱炎、滑液囊炎、關節積水、細微骨折、甚至是軟組織腫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