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眼看世界是幼兒學習的第一步,但對罹患先天性小眼症的高小妹而言,雙眼只能打開綠豆大小的縫隙,正是人生磨練的開始。小眼症不僅有礙視覺發展,更會影響日後學習的艱難度。父母日夜奔波求診,經友人推薦至雙和醫院求診,由眼科沈筠惇醫師治療,幫助高小妹小眼變成水汪汪大眼,在兩歲前重見光明。
高小妹的母親朱小姐回憶道,從孩子出生到現在,看過不少醫師,每次聽到醫師宣告眼皮下垂狀況很嚴重,女兒提眼肌沒有太大功能,需要等長大點再觀察,內心相當沉重。在到雙和請沈醫師看診前,內心仍不敢抱太大希望,沒想到沈醫師耐心花費四十分鐘細心說明女兒的病症與治療方式。
眼科醫師沈筠惇指出,先天小眼症,又稱「先天小瞼裂綜合症」(blepharophimosis ptosis 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患者眼周的的提眼瞼肌因發育不全,若六歲前無法改善,恐影響視力發展,造成永久性的弱視。考量患者年齡過小,提早發現給予治療對患者視力才是最好的,因自體肌肉尚未發育完善,利用0.1公分的矽膠軟管替代提眼肌的功能,讓「前額懸吊手術」強化眼睛張開的功能,再合併「內眼角成形術」幫高小妹開眼治療。
沈筠惇表示,新生兒若發現有小眼症,建議在一歲半後動刀,術後僅在眉毛處有小的縫合傷口,也不須拆縫線;同時術後保養一至兩個月內,因眼睛不容易閉合,須注意保濕,患者可採用人工淚液做維護。高小姐表示,原本很擔心術後傷口造成女兒外觀上的自卑,因為沈醫師的一句話「視力很重要!」,促成我願意給女兒動手術。事實證明,術後傷口真的很小,女兒復原狀況逐步改善,非常感謝沈醫師的付出,大幅降低家屬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恐懼。
沈筠惇指出,先天小瞼裂綜合症,大人與小孩的治療方式不同,因幼兒自體肌肉尚未發育完全,因此視病患年齡狀況做手術選材調整,大人可提取自體肌肉,三歲以下的小孩則選用矽膠,而患者在術後眼睛閉合的訓練與照護,需要家人耐心的安撫與陪伴。沈筠惇也補充,目前兩歲的高小妹視力恢復不錯,回診觀察兩眼視力檢測在0.4左右;同時高小妹在邏輯、與人溝通表現上,超前同年齡的孩童,能完整表達視力檢測E的方向,令人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