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高盛行的慢性疾病,全球和臺灣的糖尿病人數都在持續增加。糖尿病與高血糖不僅會增加死亡風險,還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例如心臟病、中風、腎病變、視網膜病變(可能導致失明)以及周邊神經病變和周邊動脈疾病(可能導致截肢)。因此,認識糖尿病、早期篩檢和積極管理至關重要。
什麼是第2型糖尿病珄
第2型糖尿病的致病原因與第1型不同,它不單純是胰島素分泌不足,另一個核心缺陷是胰島素阻抗。胰島素是控制血糖進入組織細胞最重要的荷爾蒙。當身體產生胰島素阻抗,或胰島素分泌功能下降時,血糖就會開始升高。
誰是糖尿病高風險族群珄需要篩檢嗎珄
由於第2型糖尿病在確診前通常有一段很長的無症狀期,因此有效的篩檢可以幫助早期發現和治療。
建議篩檢對象與頻率:
1. 一般民眾:
*40歲以上:建議每3年篩檢1次。
*65歲以上:建議每年篩檢1次。
2. 其他族群 (符合下列A或B情況者) :
*A. 符合兩項或以上危險因子者: 建議篩檢,若結果未達糖尿病標準,應至少每3年再檢測一次。
*生活型態: 缺乏運動。
*體重指標: 身體質量指數(BMI)≥24 kg/m2 或腰圍(男性≥ 90cm /女性≥ 80 cm)。
*家族史: 一等親人罹患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史。
*高血壓病史或正接受高血壓治療。
*婦女相關病史: 妊娠性糖尿病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血脂異常
*胰島素阻抗的症狀(如:重度肥胖,黑色棘皮症)。
*使用易引發高血糖之特定藥物
B. 曾檢查為糖尿病前期者: 建議每年篩檢。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在沒有明確高血糖症狀時,診斷糖尿病需要從同一檢體或兩個不同的檢體中,獲得兩個異常的結果。
糖尿病診斷標準(四項標準,任一項符合,若非典型高血糖症狀需重複檢測):
1. 空腹血漿葡萄糖 ≧ 126 mg/dL(空腹定義為至少8小時未攝取熱量)。
2. 口服75公克葡萄糖耐受試驗中第2小時血漿葡萄糖 ≧ 200 mg/dL。
3. 糖化血色素(HbA1c) ≧ 6.5%。
4. 有典型高血糖症狀(包括多尿、頻渴和體重減輕)且隨機血漿葡萄糖≧ 200 mg/dL。
如何預防第2型糖尿病珄
針對糖尿病高危險群(如糖尿病前期),改善生活型態是預防或延緩第2型糖尿病發生的重要依據。
建議的預防措施:
• 體重管理: 建議減輕體重5-10%。
• 規律運動: 建議每週進行 5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運動。
糖尿病人的自我照護與管理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的追蹤與以病人為中心的個別化治療。鼓勵病人加入糖尿病自我管理衛教,並安排長期持續的追蹤計畫。
**生活型態調整
• 建議多選擇非澱粉類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食物,並盡可能避免精製和加工食品。
• 以水取代含糖飲料,有助於血糖和體重的控制。
• 規律的運動可以改善第2型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減輕心血管疾病風險,並有助於體重控制。
•避免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長時間久坐時,應於每30分鐘起身活動。
•戒菸。
給民眾的叮嚀
糖尿病不是「絕症」,但需要您與醫療團隊共同努力。只要早期發現、積極控制血糖、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就能有效延緩甚至避免併發症發生,享有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