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臟疾病飲食原則

發佈日期:114/09/16

一、肝硬化病人

1. 病情穩定後,應採均衡飲食,攝取適量蛋白質及熱量。

2. 少量多餐,並於睡前補充點心。

3. 攝取適量的膳食纖維,可避免便秘導致腸內有害菌滋生而產生過量的氨。

4. 若有脂肪吸收不良、脹氣、餐後不適和腹瀉等脂肪痢症狀時,需避免肥肉、 油炸等高油脂食物。

5. 戒酒。

二、合併腹水

1. 少量多餐,選擇高熱量的食物。

2. 限制鈉的攝取量(每日 2000 毫克),以減輕水腫及腹水的症狀。

3. 避免過度加工的食品。

4. 視病情需要決定是否限水。

三、合併食道靜脈曲張

1. 選擇軟質食物及流質食物,並注意細嚼慢嚥。

2. 避免攝食粗糙、堅硬、大塊及油煎、油炸的食物,以減少對食道的傷害, 造成出血現象。

四、合併肝腦病變(肝昏迷)

1. 輕度肝腦變:意識混亂、行為改變、語無倫次時,飲食採少量多餐,提供 適量蛋白質。若以上症狀加重或嗜睡時宜送醫治療。

2. 植物性蛋白質(如:豆腐、豆干、豆漿、素雞…等豆製品),有利於改善肝 昏迷的情形,可適量食用。

 

慢性肝臟疾病飲食原則衛教單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