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症候群是從尿液中大量流失蛋白質(每天至少 3 公克以上),血中白蛋白降低、高膽固醇血症,體內水份積留導致水腫的腎臟綜合症狀。主要由於腎絲球受損,造成蛋白質有不正常的通透性,以致於蛋白質自尿液中流失,使病人發生嚴重的蛋白質營養不良,身體組織耗損且抵抗力減弱。這些情況大部分會經由適當的藥物治療及飲食控制而改善,只要蛋白尿減少,血中白蛋白濃 度即回升,進一步減輕水腫現象。 為了配合病情的演變,腎病症候群的病人需要適度控制飲食中蛋白質、水份及鈉的攝取量,並配合足夠的熱量,才能早日恢復健康。
一、每天蛋白質需要量:
目前建議每天的蛋白質攝取量為:
0.8 公克×理想體重(公斤)+尿蛋白量。
例如:理想體重 50 公斤,每天尿蛋白 10 公克 所以,蛋白質需要量= 0.8×50 +10 = 50 公克
二、含鹽(鈉離子)量高的食物:
病人大部分有某種程度的水腫,加上使用類固醇控制病情,會造成鹽份及水份蓄積體內。
正常人每天約攝取 8-10 公克鹽,嚴重水腫時應降至 3-4 公克, 約為正常用鹽量的 1/3,恢復期則可略為提高。
三、注意每天水分攝取量
1. 每天應注意體重變化,體重快速的增加,往往代表體內水份積留,而造成 水腫現象,此時除了限鈉離子外,尚需控制水份攝取。
2. 一般若無水腫現象,則今日水分攝取量(包括食物、點滴及藥水)﹦昨日 尿量+500mL。若是有水腫的現象,則今日水份攝取量﹦昨日尿量,以減少水分蓄積量,直到水腫現象改善。
3. 在飲水量受限的情形下,可由口含小冰塊代替開水,以節省飲水量,讓病 人較有滿足感。
4. 可使用檸檬汁、口香糖或酸梅以刺激唾液分泌,減少口渴感。
腎病症候群飲食原則衛教單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