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飲食原則

發佈日期:114/09/16

*一般飲食原則

1. 飲食均衡,維持良好的營養及適度活動,以保持體重,增強抵抗力。

2. 癌症治療會造成不同的副作用,應隨時依症狀需求調整飲食或營養供應方 式,以免造成營養不良。

3. 因攝食不足,造成體重嚴重減輕,則應積極採用管灌或靜脈營養補充。 (例如:體重減輕達平常體重之 2%/週、5%/月、7.5% /3 個月,10%/6 個月)

4. 建議定期回診,如有身體不適或營養問題,應立刻請教醫師或營養師。不可聽信偏方造成飲食不當,引起營養不良

*各種副作用的飲食原則及改善方法

一、口乾:

1. 食物促進唾液的分泌。

(1) 試著吃些較甜的食物,或使用類似檸檬水的飲料(口腔疼痛腫脹的病人, 則不要嘗試)來增加唾液的分泌。

(2) 口含糖果、八仙果或咀嚼口香糖皆可有助於唾液的分泌。

2. 改變食物的選擇及製備方式:

(1) 選用質軟或細碎的食物以利吞嚥。

(2) 將食物拌入湯汁或以芶芡方式烹調食物有助於吞嚥。

a.燴飯:海鮮燴飯

b.湯麵類:餛飩湯麵、蚵仔麵線

c.將餅乾、麵包浸入牛奶中食用

d.甜點:椰汁西谷米、珍珠奶茶、布丁

e.蔬菜水果汁

3. 其他改善方法:

(1) 使用護唇膏以保持嘴唇的溼潤。

(2) 每日 8-12 杯水,以小口喝水的方式或利用吸管喝水有助於講話及吞嚥。

(3) 每次採小口進食食物,並充分咀嚼。

(4) 若口乾情形嚴重,請教醫師可否開立保護口腔黏膜的產品。

二、食慾不振:

1. 讓病人充分了解適當進食及營養的重要性,鼓勵攝取足量的食物。

2. 在身體較舒適的時刻多攝食,例如:接受化療之前或兩次治療之間;控制 症狀藥物發揮作用之時。

3. 少量多餐,訂下進食的時刻表,每 1-2 小時可吃少量正餐或點心,三餐勿過飽。

(1) 高營養濃度的食物或喜愛的食物應優先進食。

(2) 於正餐時間吃固體食物,點心時間再補充液體食物,可避免過度飽脹感。

(3) 感覺饑餓時,可隨時進食,預備可取得之點心、飲料,以方便補充營養。

4. 可於用餐之前使用控制症狀的藥物(例如:止痛藥或止吐藥物)。

5. 請家人或朋友協助製備食物,以節省體力和時間。

6. 營造愉快的進餐環境,如佈置餐桌、更換漂亮餐具、欣賞音樂或觀賞有趣 的電視節目。也可與家人或朋友一起用餐,良好的用餐情緒可促進食慾。

7. 盡可能參與日常活動,飯前可稍做散步以促進腸胃蠕動。

三、味覺或嗅覺改變:

1. 儘量選擇或製備讓病人感覺是色香味俱全的食物。

2. 可使用其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取代肉類(豬肉或牛肉),但要注意避免腥 味。如:

(1) 鮮魚類 (2) 雞肉 (3) 蛋、豆類製品 (4) 奶類及其製品

3. 利用調味料來改變食物的味道:

(1) 可將肉類用酒或調味料加以醃製改變風味。

(2) 可使用酸味、甜味較強的調味料,如:檸檬汁、蕃茄醬、醋、糖等。(口 腔疼痛的病人不適用)

(3) 使用蔥、蒜、九層塔、芹菜、香菇、洋蔥、八角、當歸、肉桂等辛香料, 增加食物的風味。

4. 其它注意事項:

(1) 將食物放冷至室溫食用。

(2) 避免一些令病人覺得不舒服的食物。

(3) 檢查牙齒是否有問題,牙齒的問題常影響到進食時的味覺及嗅覺。

四、吞嚥困難:

1. 可將食物煮軟,或以醬汁加入乾的食物中。

2. 一般而言,清流質、太硬或太黏的食物較不易吞嚥,一邊用餐一邊喝湯也 可使咀嚼及吞嚥較容易。

3. 倘若無法足量進食,可考慮以商業營養配方補充營養。

4. 使用可增加食物黏稠性之材料製備餐食,如:麵粉、玉米粉、樹薯粉、藕 粉、嬰兒米粉、商業增稠劑等。

5. 調整適合的進食姿勢,嘗試將頭頸部傾斜某個方向會較有利吞嚥。

6. 若嘗試多種方式仍有吞嚥困難且易嗆到的問題時,則需考慮管灌飲食。

五、黏膜發炎、口腔疼痛:

1. 口腔若有發炎或傷口時:

(1) 應吃較冷的食物。

(2) 避免粗糙、生硬、醃漬、太酸或太黏的食物。

(3) 在進餐前服用止痛藥、於傷口上擦麻醉藥,可使進食較舒適。

2. 選擇質地軟嫩、細碎的食物以助於咀嚼與吞嚥。

(1) 乳製品:乳酪、起司、奶昔、布丁。

(2) 水果類:香蕉、木瓜、果泥或其它軟質水果。

(3) 豆魚蛋肉類:絞(碎)肉、豆腐、豆花、鮮魚、蒸蛋。

(4) 軟質之蔬菜:冬瓜、大黃瓜等瓜類蔬菜、莧菜、高麗菜、地瓜葉等葉類 蔬菜。

(5) 全穀雜糧類:稀飯、細麵、冬粉、西谷米、地瓜、馬鈴薯、煮爛之麥片、 紅豆、綠豆、蓮子等。

3. 避免刺激性食物:

(1) 酒精飲料。

(2) 碳酸飲料,如汽水、可樂。

(3) 酸味強之果汁,如:檸檬汁、柳丁汁。

(4) 調味太重之辛香料,如:辣椒粉、胡椒粉、醋、咖哩粉。

(5) 醃漬類食物或過燙的食物。

(6) 粗糙生硬的食物,如:炸雞、生菜沙拉。

4. 改變食物製備方式:

(1) 可將食物煮軟、剁碎、切細,或利用勾芡增加食物滑潤口感。

(2) 加入肉汁、肉湯同時進食。

(3) 以果汁機或食物攪拌器將食物磨細打碎或打成流質,利用吸管吸吮液體 食物,減少觸碰傷口機會。

(4) 將食物放涼至室溫後再食用。

5. 其它改善方法:

(1) 經常漱口,去除食物殘渣及細菌,保持口腔衛生有助傷口癒合。可使用 醫師建議之漱口藥水來清潔牙齒及口腔。

(2) 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食物以利傷口癒合。

(3) 徵詢醫師的許可於進食前使用麻醉性的漱口藥水,以減輕進食時引起的 疼痛。

六、白血球減少症:

1. 只吃煮熟的食物,避免生食或烹煮不完全之食物,如:生菜沙拉、泡菜、 醬菜、生魚片、半熟蛋。

2. 飲用水需煮沸過,避免瓶裝水及生水。

3. 水果洗淨後削皮食用,或改選用鋁箔包裝之果汁。

4. 乳製品選擇保久乳或鋁箔包裝飲品為佳,避免養樂多、優酪乳、優格或生 食起司。

5. 製備食物前後或進餐前需以肥皂及溫水洗淨雙手。

6. 分開砧板處理蔬菜、肉類,使用後需徹底清潔與消毒。

7. 解凍食物須在冰箱或微波爐中進行,並立即烹煮,勿在室溫中放置過久。

8. 保存食物須注意,熱食應維持溫度於 60℃以上,冷食於 4℃以下。

9. 進餐剩餘之食物應於 2 小時內冷藏,食用前需加熱處理,並於 24 小時內 吃完。

10. 攝取適當營養。

七、嘔吐:

1. 按醫囑使用止吐劑。勿進食任何食物或飲水至嘔吐症狀改善為止。

2. 少量多餐,訂下進食之時刻表,若感覺饑餓時,可隨時進食。

3. 一旦嘔吐症狀改善,可試少量清流質食物(例如:過濾果汁、加少許鹽的米 湯、無油清湯等),剛開始時可從每 10 分鐘 1 茶匙,再慢慢的增加量至每 20 分鐘 1 湯匙,最後可試到每 30 分鐘 2 湯匙的量。

4. 當進食清流質食物沒問題時,可嘗試吃流質食物,同樣應慢慢從少量開 始,直到適應為止,再轉變飲食質地為軟質或普通飲食。

八、噁心:

1. 請醫師給予止吐藥物以改善噁心問題。

2. 避免易引起噁心的食物及環境:

(1) 避免太甜的食物,如糖果、西點或蛋糕。

(2) 避免太油膩、油炸、含濃烈辛香料或辣味之食物。

(3) 吃正餐時,勿喝大量液體,以免因飽脹感造成噁心。

(4) 避免在通風不良、較高溫或有油煙味的房間進食。

(5) 治療易引起噁心感,避免在治療前 1-2 小時內進食。

(6) 若有讓病人噁心的食物,可適度改變飲食,暫時避免這些食物。

3. 選擇覺得較舒適的食物、進食方法及環境:

(1) 嘗試選擇較清淡的食物吐司、蘇打餅乾、海綿蛋糕、麥片、烤或煮的去 皮雞肉、軟質的蔬菜水果或清流質食物。

(2) 若有晨嘔問題,可在早晨起床前,先吃一些乾吐司或蘇打餅乾 。

(3) 吃較接近室溫或較涼的食物,以避免噁心感。

(4) 少量多餐(每日 6-8 餐),放慢進食速度。

(5) 經常使用吸管小口喝水,以防脫水。

(6) 用餐前後漱口,或嘗試吃些薑或口含薄荷糖、檸檬糖可改善噁心感及口 腔異味。

(7) 餐後過度活動可能會造成消化不良,飯後 1 小時內宜坐著休息。

(8) 衣著宜寬鬆舒適。

九、齲齒:

1. 接受頭頸部放射治療患者,牙齒應作定期檢查。

2. 使用柔軟的牙刷,若牙齦敏感,可請教醫護人員使用特別的牙膏或牙刷。

3. 若牙齦或口腔疼痛,可用溫水漱口。

4. 沒有食慾不良或體重不足的問題時,儘量少吃糖。

5. 避免黏牙的食物,以免造成口腔清潔上的困難。

十、腹瀉:

1. 少量多餐,注意水份及電解質的補充。

(1) 腹瀉期間應多攝取足夠的液體以補充身體中水份的流失量。

(2) 可選擇含鈉、鉀量高的液體或食物,適合的液體食物如:無油清湯, 含鉀量高又不會引起腹瀉的食物有香蕉、水蜜桃、馬鈴薯泥等。

2. 避免攝取油膩、油膩、高脂及油炸的食物。

3. 避免大量攝取纖維量高的食物,如:高麗菜、豌豆、胡蘿蔔、花椰菜、水 果等。

4. 避免含刺激性成分食物,如:

(1) 含咖啡因的食物及飲料:咖啡、濃茶、可樂及巧克力。

(2) 濃烈的調味料:胡椒、咖哩、辣椒。

5. 避免溫度太燙或冰冷的食物及飲料,液體食物攝取以室溫為宜。

6. 避免易產氣的食物,如:碳酸飲料、易產氣蔬菜、口香糖(尤其是無糖口香 糖)。

7. 纖維含量低的食物,如白飯、麵條、白麵包、米糊、麥粉、水煮蛋、去皮 雞肉、蒸或烤的魚肉、瘦肉、葡萄汁等,富含果膠之食物,如蘋果泥、香蕉等皆有緩瀉效果。

8. 避免使用奶類及乳製品。

9. 益生菌可增加腸道中的有益菌,可改善腹瀉的症狀。

10. 急性腹瀉後,可在進食初期 12-14 小時內試用清流質飲食(如:去油清湯、 米湯、過濾果汁、稀藕粉、碳酸飲料、清果凍、蜂蜜)。清流質飲食可補 充腹瀉期間身體水份的流失並讓腸道休息。

11. 若腹瀉問題持續或更嚴重,糞便有不正常顏色、氣味則應即刻詢問醫師。

十一、便秘:

1. 每日儘可能固定進食及如廁的時間。

2. 注意補充水份:

(1) 喝足夠的液體(如:開水、果汁、菜湯等),每天至少需 8~10 杯(每杯 240 mL)的水,使糞便柔軟。

(2) 如廁前 30 分鐘,可喝一杯溫開水,促進排便。

3. 注意膳食纖維的補充:

(1) 多選用高纖維的食物,如全穀雜糧類(如糙米、燕麥片)、全麥麵包、新 鮮水果(部份水果可帶皮吃)及蔬菜、莢豆類、乾豆類等,特別是早餐時。

(2) 可添加一些未經加工的穀類麩皮 1~2 湯匙(如:燕麥麩片)在食物中,以增 加纖維質的攝取量。

4. 其它有利改善便秘的食物:

(1) 果寡糖有促進腸蠕動功能,可改善便秘,可加入流質食物內飲用。

(2) 梅子汁、黑棗汁、決明子茶、咖啡、蘆薈汁等也有輕瀉作用,可適量使 用。

(3) 含有益生菌之食物(如優格)或補充劑可改善腸道菌叢生態,同樣可對便 秘有幫助。

5. 每日應有適度的運動,如散步,也可以詢問醫師或物理治療師,什麼樣的 運動及運動量對病人是合適的。

6. 如果上述建議仍無法改善便秘問題時,可詢問醫師是否使用軟便藥物來幫 助排便。

 

癌症飲食原則衛教單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