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特色

厭食症住院治療

厭食症的患者非常在意自己的身材、體重,對身體形象有知覺錯誤,一直認為自己過胖而僅進食非常少量食物,過度運動,並因此造成體重過輕。厭食症分成兩型,一是節制型厭食症,另一則是暴食和/或清除型厭食症。厭食症大部分見於年輕女性,因為體重過輕常合併許多身體問題,厭食症也合併許多情緒和行為問題。當患者合併嚴重營養不良徵狀,或行為問題如自傷、瀉藥濫用和催吐時,應接受住院治療。本院精神科提供國內少有的厭食症住院治療。

1.需要住院治療的症狀

厭食症者體重變輕的過程中,容易感到虛弱和體力衰竭。厭食症的住院治療,有兩個重要方向,最主要是恢復健康體重和建立正確地飲食習慣;再者是針對怕胖心態給予認知行為治療。當患者出現以下任何一種症狀時,即需立刻住院治療:

(1)體重低於標準體重80%。

(2)電解質(血鉀、鈉、氯等)不平衡,口服藥物無法矯治。

(3)身體檢查和心電圖顯示心臟功能不正常、嚴重心律不整。

(4)每天暴食、催吐或無節制使用瀉劑。

(5)體溫過低或失水嚴重。

(6)有自殺行為、嚴重憂鬱、精神失常。

認知行為治療的目標內容有下列幾項:

 (1)目標體重和體重測量:

根據個案過去的健康體重,建立合理的目標體重,這體重是指維持生理功能健康正常運作的體重。每周量測體重兩次,會在早上起床,如廁後,和飯前,穿著輕便服飾時測量。

 (2)營養復健:

住院中的水分和熱量給予以行為治療的原則進行。以少量多餐、均衡營養為原則,漸進地增加餐食熱量,依體重的量測結果逐步增加餐食熱量,以達每週增加1至1.5公斤體重為目標。在體重增加期,每公斤體重增加須吃50-70 Kcal/Kg/天,才可有效增加體重。舉例來說,若個案的健康體重為45公斤,所需要的進食熱量需要到 2250-3150 Kcal/天。青少年可能需要更高熱量,70-100 Kcal/Kg/天。進食期間,須注意再灌食症候群的產生,這是指身體出現腳水腫、腹水和易出血等情形產生。有水腫出現時,可能需要限制一天的水分攝取量,和低鈉飲食。

 (3)控制嘔吐及其他清除食物的方法和暴食:

個案應遵守行為約定,以醫院提供的食物為主,為配合治療需要,家人可攜帶特定食物給病人,但毋須特意準備。有清除行為的個案,會被限制餐後一段時間不准使用浴室,以控制嘔吐衝動。如果懷疑個案有暴食嘔吐的情況,會以溫和而堅定的方式加以勸導。若有嚴重排便不順問題,會提供足量的藥物改善此問題。

(4)住院日數

實際住院天數依住院後約定的住院目標而定。至少為四週,超過四週以上,可依實際狀況調整。

團隊合作治療

面對複雜又棘手的飲食障礙,需要綜合性的營養復健和行為治療計畫,由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營養師、社工等跨領域的專業人員,組成的醫療團隊進行治療。精神科醫師與心理師提供藥物治療、認知行為與心理治療,營養師調整患者進食熱量和內容的規劃,協助患者和家屬知道如何選擇食物、和正確飲食,社工人員則透過與家庭、學校之間的互動,提供家屬一些照顧患者和親子溝通技巧的原則等。

有鑑於酒精成癮及藥物濫用、依賴等相關問題在台灣越來越普遍,不僅對個人之身心健康影響甚鉅,其家庭成員往往也深受極大困擾,雙和醫院精神科整合健保及政府資源,提供酒精成癮疾患及各種物質使用、濫用、依賴等相關問題完整之治療,包含:精神症狀之評估,抽血或尿液檢查,家庭社會功能評估,必要時之藥物治療,心理治療,使有酒、藥癮相關困擾之民眾及家庭,透過長期穩定的醫療協助,能逐漸脫離酒精及藥物的控制,重拾健康自信人生。本院服務流程如下:

自殺乃重要之公共衛生議題,面對國人自殺死亡率的逐年提高,如何能多面向提升我國心理衛生與精神醫療,活絡社區支持網絡,落實以人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基礎之全人醫療,乃自殺防治之重要環節。
故本院持續建構「在地化」及「社區化」之自殺防治與心理健康促進網路,並設立24小時的自殺防治專線66217159,以期強化社會安全網絡及促進區域民眾心理健康。

職能治療服務簡介

職能評估:

  運用會談、標準化評估工具等包含個案心理、生理、社會層面之職能治療評估了解個案生活執行安排、休閒興趣、社交互動關係、工作知能和技能等能力,並藉由評估結果提供個案相關未來治療或安置計畫建議,或提供就業諮詢、職業能力訓練,亦或協助轉介社區復健中心、職業重建服務中心等,幫助個案連結資源,重建生活能力。

日間照護中心 

  職能治療師透過「治療性團體」和「個別治療計畫」幫助個案穩定精神症狀、提升生活功能,使個案在自我照顧、休閒興趣、人際互動及工作能力上能夠獨立,得以重返家庭、社區及職場社會。

  治療服務內容包括個別及團體職能治療,如日常生活功能訓練、社交技巧訓練、社區生活適應、工作訓練、音樂、園藝、藝術與體能活動等治療性團體。透過功能訓練、環境調整或是輔助的方式,讓個案也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門診團體

  銀髮樂活團體宗旨為「提高輕度失智患者獨立生活功能,拓展人際社交網絡,並且發展平衡的生活方式。」透過團體活動,共同討論生活經驗,讓患者提高問題解決能力,並學習紓壓方法,發展平衡的生活方式。

心理衡鑑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

  • 認知功能檢查

            1.  智能與失智評估 :

透過標準化評估工具(魏氏智力系列、知能篩檢測驗..等)了解個體整體認知功能、疾病退化狀態,此類評估常用於身心障礙鑑定申請、精神認知 狀態判定、勞保失能給付以及腦傷評估…等項目。

            2.  注意力及問題行為評估 :

使用電腦化神經心理測驗工具(CPT / KCPT / GDS)及跨情境評估量表(科學數據輔以行為觀察),客觀檢測學童專注力與衝動控制能力,以協助鑑別診斷,以利後緒有效行為介入與治療。

  • 情緒/性格/氣質檢查 :

           1.  情緒評估:

透過標準化測驗評估個體的情緒狀態與壓力因應模式,協助鑑別適應性疾患、憂鬱、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焦慮或強迫症狀…等情緒相關診斷,以了解與貼近個案的疾病病程與變化。

          2.  性格評估 :

透過標準化測驗評估個體的性格特質,輔與會談協助個體探索性格對自我認同、人際互動、家庭關係、社會功能等層面之影響。

         3.  自閉症特質評估 :

透過標準化測驗評估個體的自閉性特質程度,輔與行為觀察及衡鑑會談,了解個體在社交互動上的語言與非語言溝通困難與困擾程度,以提供後續行為介入與治療之方向。

  • 自費心理衡鑑 :

          適用資優鑑定、預立遺囑…..等
 

心理諮詢/心理治療 (Psychotherapy) 

  • 健保特殊心理治療
    採「療程制」,由精神科門診醫師轉介,協助具心理與情緒困擾者,需具備高中職能力水準之語言表達能力且精神狀態達部分穩定個案為佳(急性狀態、精神病狀態較不適合),會談時間以五十分鐘為單位。
  • 自費心理治療 (含兒童及青少年)
    採「預約制」,須來電至精神科心理室洽詢與預約(仍需等待時間),與臨床心理師討論時間,時間較為彈性、保密性高,會談時間以六十分鐘為單位。

精神科臨床心理師聯絡方式 : (02) 2249-0088分機70211、70212、70217

  • 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遊戲治療
    本科亦針對學齡前、中低年級學齡兒童提供遊戲治療,透過遊戲、玩具媒材,藉此鼓勵孩童重演經驗、表達情緒與想法,學習規則與限制;在包容、接納、安全的情境中,調節壓力情緒及人際互動品質,提升自控與自信感,促進生活及環境、社會適應,並輔以家長親職相關諮詢。

  臨床心理師團隊陣容

精神疾病涉及生理、心理及社會環境的因素,因而在治療上也需仰賴不同專業的合作。社工即作為醫療團隊的一環,協助病人及家屬各項治療處遇。

  • 人員編制與資格

本科符合醫學中心評鑑規範,現有精神科社會工作人員計肆名,負責門診、急性病房、日間病房及老年失智病房等臨床社會工作業務。所有人員皆為大學以上社會工作相關科系畢業,具社工師證照及心理衛生專科社工師證照或考試資格。

  • 工作內容

     1.門診

    ●個案社會功能評估及疾病衛教

    ●各項婚姻家族治療、親職教育及支持性治療

    ●社會資源諮詢及轉介

    ●身心障礙鑑定評估業務

     2.病房業務

    ●住院個案接案會談與評估

    ●個案暨家屬診斷或治療會談

    ●帶領病房團體活動

    ●辦理病房家屬座談會及講座

    ●出院準備服務提供,協助後續轉介與安置

    ●相關福利資源諮詢提供及轉介

3. 社區部份:

    ●通報轉介個案至相關單位並協助社區追蹤

    ●社區教育宣導

    ●社區家屬團體聯繫合作